為了提高生產率,在加工零件的同一臺機床上對該零件進行測量似乎合情合理。畢竟,機床上一般都有測量所需的軸系和足夠的工作空間,并通常配備有觸發式機床測頭。然而,在機測量的效果往往并不盡如人意。為什么高精度的機床測頭測量后仍然需要在專屬三坐標測量機(CMM)上進行呢?
與金屬切削機床一樣,CMM的制造精度也會受到經濟可行性的限制。然而,與機床不同的是,CMM通過對整個工作空間進行基于計算機的誤差補償(即空間誤差補償),可以實現更高的測量精度。例如,一臺CMM制造完成后,要用激光干涉儀精確測出其誤差圖,對直線度、垂直度、直線定位精度和角度誤差的誤差函數進行測量并制成誤差表。由于CMM的零部件幾何尺寸可視為恒定不變,因此可以利用測量軟件對這些誤差進行合并和修正。雖然空間誤差補償技術已在CMM上普遍采用,但對加工機床來說,對滾珠絲杠誤差以外的其他誤差項進行修正的情況并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