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5日《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0-2035年)》評審會暨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專家顧問委員受聘儀式上,與會專家就深圳如何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建言獻策。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放眼南海
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委員會主任陳大可表示,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應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放眼南海。深圳有幾個很重要的優勢。一是區位優勢,深圳瀕臨南海,對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南海的安全戰略非常重要;第二,深圳的創新能力很強,這個優勢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第三,深圳的經濟體量龐大;第四,作為改革開放,深圳有著機制體制方面先天的優勢。
打造“1+4+N”創新發展模式
院士、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張建民建議成立深圳海洋工程研究院,以此為平臺,深度融合和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七個環節,涵蓋以下方面內容:一是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創新中心的海洋分中心放在深圳;二是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可考慮集中在這個平臺上,一方面支撐國家深海科考活動,同時推動深圳的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發展;三是未來可能成立的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應爭取在深圳建基地,力爭使深圳海洋科技研發隊伍進入國家戰略研究梯隊;四是為擬建的深圳海洋大學的工學院提供研究和實踐教育基地。打造由“一個平臺、四頂帽子”組成的“1+4+N”創新發展模式,從而完善和強化深圳海洋工程科技創新體系。
建議把衛星應用產業納入規劃建設
院士、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究員、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蔣興偉表示,深圳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制造能力在國內排在前列,這些都是深圳實現“海洋中心城市”的優勢之處。另外,從深圳的布局來看,航天企業很多在深圳,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無論是成果轉化還是軟實力建設,建議把衛星應用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其中。
對標對表的海洋中心城市
國家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高國力表示,深圳應對標對標的海洋中心城市,瞄準、下沉深圳市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著力點和發力點。作為戰略性前瞻性很強的中長期規劃,應該說本次規劃文本的信息量和理念的前瞻度、價值很大,很多都是站在國內外對比的視角,站在前瞻性的技術理念的視野和角度,對深圳提出建設“海洋中心城市”,進行了可行性的思考和方向性的描繪。
打造世界海洋科學技術的新中心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國際海洋學家、深圳海洋大學籌建具體負責人林間指出,深圳要建成國際的海洋中心城市,最關鍵的一點是必須打造世界海洋科學技術的新中心,打造深圳創新模式。人才是關鍵。首先要吸引人才,包括國際人才。同時要培養本土的人才。建設世界的海洋大學,有兩個關鍵點:一是頂天,二是立地。頂天:它必須是的海洋大學,是原創科學理論思想、革命性與性技術的發源地。立地:深圳有很多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海洋大學應該跟深圳企業對接,走產學研用融道路。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海洋大學,深圳有著良好的“政策基礎”和“經濟基礎”,這兩點尤為重要。
做好陸海統籌一盤棋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表示,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必須思考一個命題:如何做好陸海統籌一盤棋。深圳建設海洋中心城市,一是要承擔起為提供海洋公共品的集中點和高地,形成國之重器;二是強化區域合作和功能發揮,包括和香港的合作;三是陸海統籌的資源配置;四是希望深圳借此機會提升整個城市的國際化建設,海洋中心城市也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