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深度】隨著傳統醫療行業越來越不能滿足目前的醫療市場,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突破應運而生。例如目前范圍內的影像檢查數量劇增,使得專業醫生資源極度緊缺。針對這一現象,近日,德國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研發出一款影像人工智能系列產品。該人工智能通過學習可準確的檢測病變,為醫生節約診斷時間。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家人工智能企業還研發了肺部CT智能讀片系統等。
人工智能深入醫療領域
近幾年來,我國發布了80多條全國性政策以及多條醫療人工智能專項政策,這無一不表示政府已然開始重視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國醫療機器人種類較多,主要包括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非治療服務機器人以及其他機器人等。其中康復機器人占主要比重,比例達到42%,其次為輔助機器人,占比為17%,手術機器人占比16%,非治療服務機器人占比8%。且我國也已經成為少有的AI研發中心,表明了醫療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已經具備良好鋪墊。
那么人工智能到底在醫學的哪些方面大顯身手呢?就如文章開頭描述的那樣,人工智能技術不但能夠提供包括甲狀腺、前列腺、卵巢、膀胱、肝臟多種臟器醫學影像數據的智能化識別和分析,甚至是為醫院影像準段提供更為精準的醫療輔助診斷。這一行為從根本上提高了臨床診斷的精準度,也節約了專業醫生的工作量。因為不帶有個人情緒和環境影響,也減少漏診與誤診的幾率。除此之外,我國有許多大醫院也正在將醫療人工智能應用到手術中,通過數據化和3D技術,將傳統的二維圖像信息立體化,使醫生的病患分析和手術治療更加輕松精準。
據可靠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醫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已經多達139家,而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州以及長三角等經濟發達的地區。據了解,我國的醫療人工智能企業是從2014年開始興起且不斷加速拓展的,與國外的醫療人工智能企業相比雖起步較晚,但增長迅速,近幾年創業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快速萌芽。2018年中國醫療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96.61億元,增長率為37.9%,且市場規模仍然在持續增長,2019年超130億元,增長40.7%,有望在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億元。
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
由以上數據分析可知,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以及各類疾病甚至傳染病種類的增加,在范圍內,醫療人工智能都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且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基本都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于中國而言,2020年是5G商用元年,為醫療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與政策支撐。在人工智能與5G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中,醫療機器人也將不斷拓展應用領域,創造智能醫療新篇章。
醫療行業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開拓創新,科研力量的進步與醫學界的需求共同促進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目前,谷歌、微軟、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也爭相進入醫療人工智能領域,與此同時它們帶來競爭力也將促進AI醫療的極速發展。當然,從目前的現狀來看,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賦予醫療行業更可靠的技術,不僅能夠提升醫療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從源頭上節約了醫療成本。在未來的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醫療人工智能將會普及到每家每戶,讓人們能夠足不出戶做到日常監測預防,對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與醫療健康領域的大數據和物聯網一樣,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正迅速成為一個決定性因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