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環境中痕量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攜帶了環境與健康相關的重要訊息,VOCs的識別檢測備受關注。盡管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具有獨特的VOCs催化氧化活性,有望克服現有n型氧化物VOCs
傳感器在識別特性方面的不足,推進VOCs傳感芯片的開發,然而,p型氧化物在空氣氛圍下固有的“空穴累積層”構型導致其本征靈敏度較低,限制了其應用。
p型Sc-Li共摻NiO傳感器對100ppm乙醇的氣敏響應特性:(a)靈敏度與重復性;(b)靈敏度同文獻結果對比;(c)長期穩定性。
缺陷調控是近年來傳感、催化領域常用的一種調控材料表面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的策略,然而,材料表面缺陷種類眾多,究竟哪種類型的缺陷決定p型氧化物傳感器對VOCs的電學響應尚無明確的答案。安徽光機所激光中心方曉東、孟鋼研究員團隊以p型CuCrO2為研究對象,揭示了表面不飽和氧空位缺陷為氣敏活性位點,通過合成過程或者后退火引入更多的氧空位缺陷,均可提升傳感器對VOCs的靈敏度,相關成果以《氧空位缺陷顯著增強p型銅鐵礦CuCrO2的氣敏特性》為題,發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志上。隨后,該團隊又提出采用Ar&H2等離子體處理技術,誘導p型氧化物表層形成富含氧空位的缺陷層,增強傳感器對VOCs的電學響應,相關成果以《p- CuAlO2表層氧空位缺陷的Ar&H2等離子體處理調控及VOCs敏感性能提升》為題,發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活性位點的穩定性是傳感器實際應用的一個重要指標。盡管通過真空退火或等離子體處理可誘導產生體/表面氧空位缺陷,然而,這些氧空位在高溫工作條件下很容易與環境中的氧復合而失去活性。為了穩定p型氧化物的氧空位活性位點,該團隊以常用的p型NiO為研究對象,嘗試了多種元素摻雜,篩選出Sc為一種新型高效的NiO增敏摻雜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共摻缺陷調控,發現Sc-Li共摻可進一步誘導NiO晶格畸變,產生高濃度的氧空位缺陷,將NiO傳感器對100ppm丙酮的靈敏度提升2個數量級,檢測限低至10ppb。而且,Sc-Li共摻引入的氧空位缺陷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傳感器在7個月后靈敏度僅衰減30%,初步滿足了實際應用對傳感器長期穩定性的要求。相關成果以《Sc摻雜NiO納米花傳感器的VOCs傳感特性》和《異價Sc3+、Li+共摻雜大幅提升p型NiO傳感器的性能》為題,分別發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和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
以上研究工作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合作等項目資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