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新概念】近年來,伴隨著數字經濟席卷全球,大數據產業愈發“炙手可熱”。大數據自身產業技術的發展,能夠助推數字經濟走向高質量和高水平,與此同時,大數據與金融、醫療、教育、工業等領域的融合,也能驅動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基于此,全球針對大數據正展開激烈競爭。
我國作為全球重要數據大國,對于大數據的關注和布局自然不落人后。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產生的數據量已來到7.6ZB,全球僅次于美國;同時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也來到620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預計2025年,我國將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數據強國。
不過,雖然當前我國暫時占據全球大數據競爭的有利地位,但未來依然不容松懈。因為目前,在我國非常喜人的發展背后,越來越多的潛藏問題已經暴露出來,比如數據壁壘、數據安全、數據技術等等。這三大問題的出現正成為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攔路虎,阻礙了前進道路。
其中,數據開放共享程度不夠,所導致的數據壁壘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首疾。我國大數據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基礎性、關鍵性數據被有關部門束之高閣,少數大型互聯網企業壟斷數據拒絕對社會開放,這些都造成各行業、領域數據流通困難,最終造成數據價值難以發揮。
而數據安全則是行業內容最引人關注的問題。由于缺乏科學、完善、嚴格的數據安全管理,很多企業時常出現數據濫用的情況,不僅導致大數據殺熟等亂象的出現,同時也使得數據時常遭到泄露和竊取,嚴重威脅用戶、企業甚至國家的安全,這讓“天下苦數據久矣”。
此外,我國大數據產業原創性技術和產品的不足,也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現有大數據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力,同時國內行業也沒有形成公正、公開、自主可控的技術生態圈,發展呈現紛繁蕪雜的現狀,這不僅使得大數據價值無法最大化,也使得發展舉步維艱。
在此背景下,未來我國大數據產業的行深致遠,還需要遵循以下三大趨勢:
其一是著重培養一批大數據產業頭部和骨干企業,通過頭部聚集效應的發揮,對行業起到成長帶動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根據產業實際情況,積極培養和扶持產業頭部企業,并重視對于骨干企業的鼓勵引導,讓我國大數據產業的技術、產品等發展都有方向、有韌性。
其二是積極完善大數據產業政策和相關服務,通過政府部門的不斷發力,靈活出臺和運用各種有利政策,為大數據企業賦能、減負,建設相關平臺,打通行業壁壘,深化企業交流。與此同時,從細從實的推出合理穩健的金融服務,為一些有需要的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其三是加快推動大數據人才引進和培養。對于大數據產業來說,專業且高質量人才資源的匱乏是硬傷,要想推動大數據產業加速發展,就必須在人才引進與培養上下功夫,從而為產業技術的升級、產品的優化提供支持,為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