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企業】導讀:環保力度加大,水處理中小企業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何時才能迎來發展機遇期?
環境保護在近年來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環保產業當下也正面臨著大洗牌、大重組行動。需要承認,轉型升級產生陣痛是不可避免,但也僅限陣痛,不會持續太久。環保產業要發展,依舊要有企業作為強力支撐,環保市場需求還要進一步釋放,只不過環保企業的加入多了一些準入條件。
水處理中小企業,應該對當前的環保大環境感受頗深。今年,國家雙碳戰略重點到不能再重點,各行各業都在積極踐行。環保綱領性文件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行業、企業率先達峰。水環境是環保的重點課題,水處理設施設備的高耗能、高排放又是水處理企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痛點,這樣看,水處理優先被劃入規劃之列或許是一個“利好”之舉。
要轉型升級,還要實現“雙碳”,中小企業難,“龍頭”企業也在頂著壓力往前走,萬邦達、碧水源、中持水務都還在“拼”。
嘉興市水務投資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嘉興市嘉源康恒環境有限責任公司,立下提前5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北京排水集團明確3大創新10大舉措,力爭到2050年實現近零碳排放;先河環保、永泰能源也已經在提前布局碳中和、碳達峰相關業務……
不過,論環境保護,誰又能獨善其身呢?為了更好幫扶中小企業,解決難處,加快蛻變,政府開始發力了。距離中小企業熬出頭的那天,不遠了。
水處理格局在變,龍頭優勢雖仍明顯,但“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中小企業的身影,也越發能被看見了。
截至2021年7月,工信部認定發布的3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其中有企業近五千家。他們的特點是什么?堅持干技術創新,走差異化發展之路。中小企業的發展也繞不開這個中心理論。
近日,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農業和農村部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再次為水處理乃至所有中小企業上了一劑“強心針”。中小企業數量要增長,運營效益要提升,更是提出人均營業收入增長18%以上的目標。為中小企業改善競爭環境,提高融資可得性,鼓勵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國家用行動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有了國家的支持,企業自己的內生動力也要加強,與國家形成緊密合作的關系,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利環境也利自己。
所以,政策在向中小企業傾斜不假。但客觀來看,崇山峻嶺還是要靠企業自己邁過去的。不過,前方的曙光已現,攀登的路徑也在迷霧中逐漸清晰。中小企業要抓住這次機遇期,創新自己的思路發展。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