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近日,國足前隊長馮瀟霆和相聲藝術家鞏漢林老師的“互懟”上了三次熱搜,娛樂圈和體育圈的事情本來與
儀器儀表制造業毫不相關的,但是看著“馮鞏”互懟事情的愈演愈烈,深究其背后的意義,也讓我們陷入了沉思。
“馮鞏”互懟的原因是鞏漢林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某足球隊年收入三、五百萬,球場卻沒有看到他們進球,完全給中國人丟臉。而馮瀟霆在回復是否退役問題的時候,也說了一句:退了,讓位給鞏漢林,被網友認為疑似暗諷。
每次看到這種相關的熱搜,作為儀器儀表制造廠商,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自己做得不夠好,貨不對板,沒有達到客戶心中的期望值,批評的聲音會不會大于支持的聲音呢?
答案是肯定會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每個領域都有支持自己的人,不只娛樂圈有,體育圈有,作為儀器儀表制造廠商也有。而支持的基礎是什么,便是得知需求,提升品質,達到這部分人心中的期待值,才可以贏得掌聲。
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一路高歌猛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儀器儀表制造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101.4億元,同比增長15.9%;實現利潤總額957.0億元,同比增長11.0%。
然而,我國儀器儀表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低端同質化競爭、關鍵核心技術匱乏、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在行業內仍普遍存在。目前,國內高端儀器儀表對進口依賴度較高,賽默飛、島津、安捷倫等外資品牌占據著國內實驗室
檢測儀器的大部分席位。
“我們很想買國產儀器,價格上肯定合算些,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產儀器用一段時間后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寧可多花一點錢買進口儀器。”一位從事科研的人員這樣說。想必這也是我國許多儀器儀表用戶的共同感受。
因此,如何生產出高質量、高可靠性、高穩定性的儀器儀表是我國儀器儀表企業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儀器儀表產業雖然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積累了充足的生產供給。然而,在注重速度與效率的時代,面對大量的機會,一些儀器儀表企業卻變得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丟掉了對產品質量的重視和保障。
一個品質至上的時代已經來臨,中國儀器儀表企業到了需要放慢腳步、靜心沉潛、著力提升產品質量的時候了,需要不斷通過研發與技術創新、質量管理等不斷提升產品品質,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用戶的支持。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