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蒸發(evaporation from water surface),指水面的水分從液態轉化為氣態逸出水面的過程。水面蒸發包括水分化汽(又稱汽化)和水汽擴散兩個過程。
英國E.哈雷于1687年首先應用蒸發器,測定水面蒸發量。1802年英國J.道耳頓提出蒸發量與水汽壓差成比例的定律。1915年W.施米特應用熱量平衡方程估算洋面蒸發。1939年C.W.索恩思韋特與B.霍爾茲曼導出蒸發計算公式。此后,H.L.彭曼于1948年把熱量平衡與質量轉移理論結合,提出計算蒸發的組合公式。為了研究減少蒸發損失,1925年E.K.里迪爾應用各種脂肪酸,首先觀測單分子膜抑制水面蒸發的作用。中國于20世紀50年代設立了100和20平方米蒸發池,進行器測法的實驗,60年代起先后提出了計算蒸發的各種經驗公式。
單位時間從水面蒸發的水量稱水面蒸發率,以毫米/日計。水面蒸發量可用儀器直接觀測確定,也可估算。中國采用的直接觀測水面蒸發的儀器有20厘米直徑小型蒸發器,80厘米直徑套盆式蒸發器。60年代初選用 E-601型蒸發器為全國標準儀器。蒸發實驗站則采用20和 100平方米蒸發池和漂浮蒸發器。大水體的蒸發量的確定要用各種蒸發器測得的蒸發量乘以折算系數。折算系數隨蒸發器面積大小,季節和氣候區等不同而異。
水面蒸發器具有防腐蝕、防凍裂、隔熱性好、防止小水體和地面劇烈的熱交換、測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壽命長等優點,被國家技術*確定為全國水面蒸發觀測的*標準儀器并列入國標“GB11829-89”,被*、電力部、*、中科院列為換代產品,在全國推廣使用。
用測針測得蒸發桶內的準確液位,某一規定時段內的液位差,即為該時段內的水面蒸發量。整個測針部件安裝在蒸發桶內插座孔上。旋轉刻度盤,則測針上下移動,使測針接觸水面。用游標讀數測得液位高度。針尖接觸水面前無音響信號,當針尖一觸水面,音響器電路產生振蕩,發出音響向工作者報以針尖觸水信號。 儀器由音響器、插座測針、蒸發桶、圍圈、橡皮管、溢流桶組成。
本文章由自動氣象站生產商http:///?product-398.html整理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