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限制芯片出口的舉措,令華為等中國企業陷入被動,顯示出我國在芯片產業上的巨大短板。然而我國還有一個領域,比芯片更艱難,那就是科研儀器。
科學儀器是科研實力的象征,涉及工業、科技、國防、農業等各個方面。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便提出,儀器儀表只占工業總產值的4%,但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在60%以上。
中國儀器之困
然而,在如此重要的科學儀器領域,我國卻被卡住了脖子,這一境況令人擔憂。
在美國化學會公布的“2018年科學儀器行業TOP 20”中,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上榜,榜單被美國、歐洲與日本企業所占據。
據悉,2019年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進口5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411億元。而出口額則為325億美元,逆差高達203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儀表儀器領域發展速度不慢,但中產品的技術市場卻仍處在被壟斷的局面。數據顯示,90%的儀器被國外公司壟斷。
并且,受制于整體制造業水平,這樣的境況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對此,委員藍閩波擔憂的表示,國內用的科研儀器基本上都是國外的,一旦形成壟斷,對中國科研的影響會很大。
受制于人的現狀
目前,質譜、電鏡、核磁等科研儀器,都有不小被國外供應商壟斷的風險。
在電鏡領域,中國在掃描電鏡市場的占比都不足10%,更別提在的冷凍電鏡。目前,可生產冷凍電鏡的企業只有美國FEI、日本電子與日立三家。
質譜儀器也是的科學儀器之一,長期被國外壟斷。如今,我國質譜儀器雖已經打破了一片空白的局面,但中國與水平差距仍然頗大。
核磁共振作為重要的醫療儀器,關系著數以億計國人的健康。在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儀器出現故障,校方向廠商求助,卻被告知要先支付23萬元的人工費。
而這樣的情況,在我國發生或不止一次。
供應商降低服務標準、阻止第三方供應商維修、設置“只換不修”不平等條款等等,是我國同行面臨的共同問題。
數據顯示,部分供應商維修維護類收入逐年增長,已經超過了國內銷售總收入的30%。
中國科研儀器行業的挑戰
中國科研儀器行業的發展,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首先,國產科學儀器與國外產品與不小的差距。
中國科研儀器的可靠性、穩定性不及國外產品;整機技術指標、性能參數等方面,也低于國外競品;中國精密加工與元器件產品基礎薄弱,造成國產科研儀器功能部件、附件的水平與國外有一定差距。
其次,科研儀器市場規模小,對資本沒有吸引力。
美國賽默飛作為大的科學儀器公司,2019年的儀器營收也不過63億美元。況且,二的日本島津,更是僅為21億美元。對資本來說,與其投資科研儀器市場,不如投資房地產、互聯網企業。
最后,科研儀器研發周期長,且技術壁壘*。
攻克科研儀器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這對許多企業來說,根本吃不消。投入與收入不成正比,沒有企業愿意輕易嘗試。
中國科研儀器的機遇
不過,中國科研儀器并非沒有機會。
,國家愈發注重對于科研儀器的研發投入。
和,已經設立了支持重大科研儀器發展專項,將推動行業發展。
第二,儀器儀表行業前景廣泛。
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的發展,推動了儀器儀表同信息技術的融合,催生了新的產業。同時,國產替代加速的大背景,讓中國儀器儀表更快發展。還需注意的是,國產儀器的發展要注重科研與市場共同推進。
委員王春儒表示,讓廠商把設備賣出去賺到錢,經過用戶反饋進行產品迭代,形成正向循環。只有這樣,國產科研儀器才能實現正向發展。
本文由可靠性試驗設備廠家偉思儀器收集整理自網絡,僅供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