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Ipomoea batatas)又稱紅薯、地瓜、番薯等,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甘薯塊根富含淀粉,此外還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糖以及黏液蛋白和抑制劑等功能性成分。除食用外,甘薯還常用于提取淀粉,由于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每年約有5 000萬甘薯用于淀粉生產舊。但傳統甘薯淀粉提取工藝會產生大量廢水,其有機物濃度高、處理難度大,且廢水呈酸性,直接排放易污染環境,造成水生生物死亡。淀粉廢水的主要處理方法,包括生物法、吸附法、氧化法等,其中混凝沉淀法是一種操作簡單、溫度適應強、能耗低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其主要機理是通過向廢水中添加混凝劑來形成陽離子水解產物,中和廢水中負電荷膠體,破壞膠體穩態,使懸浮顆粒相互凝聚、沉淀,從而達到去除目的,常用于工業食品廢水前處理和后期處理,食品廢水處理涉及馬鈴薯淀粉、木薯淀粉和檳榔廢水等。設計了一套針對甘薯淀粉廢水的處理系統,廢水先經過格柵和沉砂池預處理,除去較大的漂浮物、殘渣和砂粒等,隨后調節pH至中性,同時加入絮凝劑聚合氯化鋁(poly-aluminum chloride,PAC)于沉淀池沉淀,沉淀后的廢水再進行厭氧消化,經過該處理,化學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可達90%,但該系統復雜、過程繁瑣、經濟成本高。采用混凝沉淀法對甘薯廢水進行處理,添加聚合氯化鋁鐵(poly—aluminium ferric chloride,PAFC)l 200 mg/L,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100 mg/L,調整pH值為8,處理30 min后,COD和濁度去除率分別為25.8%和67.5%,由此可見,單獨采用混凝沉淀法廢水處理效果不好。同時,臭氧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難降解有機物,快速降低廢水中的COD濃度,因此常用于處理含高濃度有機物和污染物的廢水,如糖蜜酒精廢液、造紙廢水、印染廢水等,雖然甘薯廢水中無污染物,但COD濃度高,適合采用臭氧氧化處理。此外,混凝沉淀法用于甘薯廢水處理的研究并不多見,混凝.臭氧氧化法處理甘薯廢水的研究更是鮮有報道。因此,本文以COD去除率和濁度去除率為指標,考察混凝劑添加量、助凝劑添加量及廢水pH值的變化對其的影響,并運用響應面法優化混凝沉淀工藝,在此基礎上采用混凝.臭氧氧化法對甘薯廢水進行處理,以期能為甘薯廢水的處理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