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雜散光測試時光源的選擇
來源:上海譜元儀器有限公司
2022年04月26日 09:05
ASTM認為:一般測試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光譜儀器紫外區的雜散光時采用氘燈、氫燈或氙燈作光源;而可見光區則用鎢燈(工作溫度為2850 ---3300K)作光源。若在可見區用氙燈作光源時,主要用濾光片去掉不需要的光。在紅外區測試雜散光時,:則用能斯特( Nernst)燈或白熾燈,但要注意光源的溫度調節。國內也有人用He-Ne激光器作光源測試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雜散光。
筆者認為,紫外區用氘燈作光源。一是氘燈電源不如氙燈復雜,容易制作;二是氘燈發出的熱量比氙燈少,不需要散熱裝置;三是在紫外區氘燈的能量較集中,一般其光強或能量分布的峰值位置在250一260nm。而可見光區,則用ASTM規定的白熾燈較好。但不管是紫外區還是可見區,都不宜用氙燈作光源;因為氙燈的紅外線太強,會給雜散光的測試工作帶來許多麻煩。此外,不管用哪種光源,必須注意其供電電源的穩定性(氘燈用恒流源、鎢燈用恒壓源)。此外,筆者認為選用He-Ne激光器作光源不大理想,因為只能測得632. 8nm附近的雜散光,不能*反映整機的雜散光水平;但它仍有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