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質COD檢測采用的是國際通用的重鉻酸鉀氧化法和酸性氧化法。因重鉻酸鉀氧化能力強,對大部分的有機物的氧化可達理論值的90-99%,其結果通常用CODCr表示,通常默認所說的COD即指的是這個指標。的氧化能力相對較弱,但分析流程相對簡便,其結果常被稱為高錳酸鹽指數,用CODMn進行表示。
因兩種檢測方法采用不同的化學反應,兩個指標的應用范圍也有所不同,CODCr多用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析,CODMn適用于地下水和較干凈的地表水、飲用水、海水的分析。在《水環境監測規范》在“數據處理與審核”章節中明確CODCr必須大于CODMn的合理性檢驗,但未根據不同水體類型、不同水質類別等情況下明確兩者倍比關系范圍。即CODCr的測量值應大于CODMn,但兩者之間并不具備確定的換算公式。
按照《地表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范》(SL 395-2007)“評價標準與評價項目”章節中規定:當CODCr大于30mg/L的水域宜選用CODCr評價,在CODCr小于30mg/L的水域宜選用CODMn評價。那這種水質COD檢測方法,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下表對COD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監測方法進行了簡單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表中總結了和國家等部門從1989年起總共發布的7項用于監測化學需氧量的標準,其中《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HJ 828-2017)替代了《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GB 11914-1989),所以實際上可用于COD監測的方法共6項,2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