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雨洪排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排“污”口,但是背后管網錯接、雨污混流等問題往往錯綜復雜,其雨污混排、汛期溢流問題也成為水質改善的痛點難點所在。如何發現雨洪排口背后的問題、如何推動問題整改解決、如何實現長效監管,成為城鎮雨洪排口排查整治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2023年1—8月,廣東省深圳市21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優良比例達95.2%;310條河流中水質優良河長占比達到69.0%、同比提升8.2個百分點。這一成績得益于深圳市持續優化雨洪排口“查、測、溯、治、管”方式方法,探索掛圖、問題交辦、動態監管機制,實現長效管控。
1.分類管理,將雨洪排口納入“三圖一表”
按照“有口必查,有水必測”的工作要求,深圳市充分利用人工巡查和無人機、無人船等科技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同時,為保障“應查盡查”,深圳市高效運用“132套高清攝像頭、123個監測微站”水環境巡查實時可視化的監控體系,對全市310條河流、402個斷面實施“一周一測”,實現水體及入河排污口實時性、可視化、全天候監控,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排污口。在摸清底數后,深圳市將雨洪排口納入全市“三圖一表”進行管理。其中,深圳市創新雨洪排口分類管理模式,精準識別需開展后續整治的城鎮雨洪排口。
2.即時交辦,深入發現并動態處理雨洪排口問題
深圳市在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過程中,建立日報機制,動態監測溯源,問題當即交辦,形成“日常巡查+應急巡查+問題清單”工作臺賬,同步推送到相關責任單位督促跟蹤整改。結合水系特點和入河排污口分布,全市分為6大片區,分別成立微信工作群。同時,組建“專業巡查人員+手持式監測設備”的人工巡查隊伍,每月全覆蓋一次,對于重點排口每兩周覆蓋一次,平均每日巡查里程超過300公里、快速檢測200余次。監測發現的問題雨洪排口及時推送至相關工作群和責任單位,責任單位針對推送的問題雨洪排口開展精準溯源,逐一明確責任主體。
3.動態監管,人工智能助力啃下雨洪排口監測“硬骨頭”
間歇排水的問題雨洪排口是入河排污口管理過程中較為難啃的“硬骨頭”。為了能夠在排水時及時啟動監測溯源工作,深圳市充分利用在各河道布設的360度旋轉高清攝像頭,同時配套視頻AI智能識別系統,實現排口問題智能實時預警。平臺產生的AI告警數據還可轉發至工單系統,生成一線作業工單,通過APP及時派發給距離預警雨洪排口最近的巡查人員。巡查人員接到工單后,可在半個小時內趕到預警雨洪排口所在位置,及時開展排水監測溯源,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人工漏巡漏測幾率。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