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確保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制定了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常規五參數現場比對技術要求(試行) 。該要求適用于水站常規五參數(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水溫)儀器現場比對工作,明確了常規五參數現場比對的工作流程、質控核查等技術要求。
水質檢測常規五參數有哪些?
1.pH值
地表水水質中pH值的變化會影響藻類對氧氣的攝入能力及動物對食物的攝取敏感度;會影響細胞膜轉運物質的活性和速率,影響其正常代謝,進而對整個食物網產生影響。
2.電導率
電導率測值常常被環保內人士成為“水質監測”。電導率主要是測水質的導電性,可以體現其他相關參數---TDS(溶解性固體總量)、鹽度(SAL)、溶液中總的離子濃度。地表水中監測電導率指標,主要目的是監測水體中總的離子濃度。包含了各種化學物質、重金屬、雜質等等各種導電性物質總量。
3.溶解氧
溶解氧是地表水水質監測的重要指標,是水體是否具備自凈能力的表示。地表水中溶解氧近于飽和值時,藻類繁殖旺盛時,溶解氧含量下降。水體受有機物及還原性物質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對水中生物如魚類的生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溶解氧低于4mg/L時,就會引起部分魚類窒息死亡。當溶解氧消耗速率大于氧氣向水體中溶入的速率時;溶解氧的含量低于0.5mg/L時,此時厭氧菌得以繁殖,使水體進一步惡化。所以地表水中溶解氧值的高低能夠反映出水體受到的污染程度,特別是有機物污染的程度。
4.濁度
地表水中濁度值的高低,直觀反映的是水體的渾濁程度。渾濁程度主要是受水中的不溶性物質引起,不溶性物質包括懸浮于水中的泥沙、腐蝕質、浮游藻類和膠體顆粒物等。降低濁度的同時也降低了水中的細菌、大腸菌、病毒、隱孢子蟲、鐵、錳等。地表水中濁度值偏高,同時會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進而影響了氧氣的產生,導致腐爛生物降解過程中的催化能力下降,使水質進一步惡化。所以地表水中濁度測量參數是反映了水體污染程度的綜合指標。
5.溫度
地表水溫度的變化,即使是相對較小的溫度變化也會對水生野生動物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影響生物生長和魚蝦類動物進食的速度,以及它們的繁殖時間和效率。氣候變暖也會增加有害藻華的風險,滋生了水生植物和魚類產生負面影響。
水質常規五參數檢測標準: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地表水自動監測技術規范(試行)》(HJ915-2017)
《水質水溫的測定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測定法》(GB13195-91)
《水質pH值的測定玻璃電極法》(GB6920-86)
《水質溶解氧的測定電化學探頭法》(HJ506-2009)
《水質電導率的測定便攜式電導率儀法》
《水質濁度的測定便攜式濁度計法》(《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
《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監測任務作業指導書(試行)》
《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技術要求(試行)》(總站水字[2019]645號)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