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相色譜分析中,選擇合適的流動相流速和進樣體積對于獲得分離效果、提高分析效率和降低分析成本至關重要。這兩個參數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需要綜合考慮。
流動相流速的優(yōu)化:
流動相流速直接影響分析時間和分離效率。流速過高會導致分離度下降,峰變寬,甚至出現峰拖尾,降低分析精度。流速過低則會延長分析時間,降低效率。流速應在分離度和分析時間之間取得平衡。
確定流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經驗法: 根據以往經驗和文獻資料,選擇一個合適的初始流速范圍,例如 0.8-1.2 mL/min。 然后在該范圍內進行試驗,觀察分離效果。
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按照相關藥典或標準,進行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評估峰的理論塔板數、峰不對稱因子和分離度。根據這些參數,確定流速。
軟件模擬: 一些液相色譜數據處理軟件具備模擬功能,可以根據色譜柱參數和流動相性質,預測不同流速下的分離效果,從而選擇流速。
進樣體積的優(yōu)化:
進樣體積影響峰的寬化和分離度。進樣體積過大,會導致峰展寬,降低分離度和靈敏度,甚至出現峰重疊。進樣體積過小,則會導致峰面積減小,降低檢測靈敏度。
確定進樣體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經驗法: 根據以往經驗和文獻資料,選擇一個合適的初始進樣體積范圍,例如 1-10 μL。 然后在該范圍內進行試驗,觀察分離效果和峰面積。
峰寬法: 將進樣體積逐步增加,觀察峰寬的變化。當峰寬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說明進樣體積過大,應適當減少。 進樣體積一般使峰寬增加不超過 10%。
峰面積法: 將進樣體積逐步增加,觀察峰面積的變化。當峰面積不再線性增加時,說明進樣體積過大,應適當減少。
總之,確定的流動相流速和進樣體積需要結合具體的分析目標、色譜柱參數、樣品性質和檢測器性能進行綜合考慮。 通過系統(tǒng)地嘗試和優(yōu)化,可以獲得的分析結果,提高分析效率和準確性。 采用科學的方法,結合經驗和軟件輔助,能夠有效地找到參數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