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提到紡織廠,人們心里總會浮現出紡織女工穿著白色圍單忙碌奔波的場景。
現在,這種傳統形象正在悄然改變。在無錫一棉,一個紡紗車間只有100多人,全廠依靠9萬個傳感器與ERP系統和電子商務配套,實現了信息化與紡織生產、管理、經營的良好融合。機器在飛速運轉,紗線在錠子上飛舞,有的地方甚至看不到一個人影。這家有著90多年歷史的企業,經過不斷流程再造、工作法創新,企業規模擴大了5倍,用工人數卻大大縮減,萬錠用工僅為18人。
無錫一棉的發展之路輝映著10年來中國棉紡織業的調整升級之路:由粗放型的規模擴張轉向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機制創新、體系創新、管理創新,破解招工難、勞動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受擠壓等重重困難。
轉型增效 由大做強
2000年以來,我國棉紡織行業進入了又一個高速發展期,僅2001~2008年的8年間,全國環錠細紗機就增長了5200多萬錠,超過此前幾十年的總和。“1.2億環錠紡、232萬頭轉杯紡、126萬臺織機”,憑借這樣一組數據,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紡紗生產能力已經超過了總量的50%,棉紡織大國地位無人能撼動。
然而,只注重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也帶來了種種弊端。首先是原料供應不足。2001~2007年,我國紗產量以每年17.5%的速度增長,對棉花的需求量持續上升,棉花供應存在較大缺口。其次,產能的高速膨脹加大了電力等能源的消耗。此外,棉花供應緊張帶動了對粘膠纖維、滌綸等化纖產品的需求,加大了環境治理的壓力。
在這種形勢下,政府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積極呼吁和引導棉紡織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科學發展:不能只注重數量和產能的增長,必須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升級。
在內外壓力作用下,棉紡織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10年來,現代棉紡織生產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加大應用*裝備,挖掘設備潛力,實現紡紗織布高速高產,保證產品高質量;新型棉紡織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步擴大,緊密紡紗技術以及噴氣、渦流紡及轉杯紡技術的應用,為下游工序生產出風格各異的紗線新品種,不僅滿足了市場需求,也給企業帶來了較好的效益;兩化融合技術促進企業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
10年來,棉紡織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新產品種類逐步增多,產品更加精細化、功能化,附加值得到提高; 隨著*技術裝備比重的提高,產品質量逐步提高;新產品產值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通過推廣少用和不用PVA上漿,纖維回收循環再利用,提升染紗技術降低污染,積極促進廢水回收,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找準定位 差異發展
外部環境起伏變化,市場形勢瞬息萬變,10年來,中國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呈波浪式上行之勢。但不論是在波峰還是在低谷,一些優勢企業都保持平穩發展。
仔細分析取得成功的棉紡織企業,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可被分成幾個類型。
一種是質量型,安徽華茂集團是其中的代表。華茂集團素以嚴格的質量管理和高品質的產品享譽國內外,近年來堅持走“質量優、成本低、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精品路線。多年來,華茂集團與中國農業*棉花研究所合作研究中絨棉原料,使紗線品質得到了提高;對紡紗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成紗質量達到2007烏斯特公報5%~25%的水平。*的工藝技術成為華茂創新產品品質的重要保障。
公司熱銷產品:蒸箱_蒸紗機_蒸紗箱_蒸紗鍋_ 蒸化機
公司: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3199863987
加盟熱線: 13199863987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