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2010年,青海省海東農業園區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近年來,在青海省科技廳和海東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海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立足區位優勢、高原冷涼氣候、獨特的農業資源和產業發展基礎,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科技創新支撐,突出生態綠色發展能力建設,引領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園區已成為海東地區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勁引擎。
加大園區政策資金支持力度。2022年青海省科技廳選派86名來自省內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市區(縣)兩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科技特派員,在海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設立了9個“科技特派員
工作站”。依托5個科技特派員專項和112萬元資助經費,科技特派員帶著技術、成果、項目、管理,奔赴海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取得了樂都區004號工作站“杜泊羊的適應性觀察及舍飼雜交育肥”等3項科研成果。
集聚資源提升創新服務能力。一是加強入園企業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海大學、揚州大學等11所高校合作,充分利用現有的5棟智能連棟溫室、150個標準棟冬暖室,強化設施蔬菜種植技術轉化應用,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和培訓。累計引進新品種512個,新技術71項,取得專利36項,科研成果16項,制定農業行業標準2項。二是依托省內外科研院所,建成9個專家工作站、3個農產品檢測檢驗平臺及5個實踐基地。三是依托“黃河彩籃”等6個省級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建立智慧農業平臺,推動智能化生產、經營及物流。引進“智慧三江源·助力新海東”人才項目專家等省內外農牧業專家6名,研發新產品3個,幫助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四是聚焦提升釀酒、富硒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特色種植和制種、飼料、肥料等重點產業科技含量和產品競爭力,培育龍頭企業115家、專家合作社4495家。
園區示范引領功能日益凸顯。園區核心區培育產業化企業20家,初步構建了設施蔬菜、馬鈴薯、大果櫻桃、蔬菜育苗、小麥制種、食用菌、奶牛、飼料、有機肥、富硒果蔬加工配送等10個特色產業,累計培育13種特色農產品品牌、18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5個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農產品,認定無公害農產品88個、綠色食品112個,建成以富硒果蔬產業園、奶牛養殖場、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年產10萬噸飼料加工、年產10萬噸有機肥生產等產業基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